(转)结对探索式测试

2012-10-17  白云 

上周,我们测试团队进行了一次有趣的结对探索式测试。活动形式为:主持人针对被测功能进行15分钟的需求讲解。然后测试人员以两两一组的方式进行30分钟的基于session的探索式测试。最后,各组新同事分享自己发现的缺陷和问题,新老同事分别分享对本次测试的体会。

对于被测功能,我们选取的是业务背景不太复杂的,可以在15分钟内理解的,否则在接下来的30分钟内难以展开测试。另外,最好这个功能已经测试过一两轮,既没有block的缺陷,也不是几乎没有缺陷了。

新老同事的合作方式为:一个新同事(工作时间为两年以下的同事)和一个老同事自由结对。新同事执行测试,老同事在一旁观察和建议。老同事只能够象篮球比赛教练申请暂停一样,进行有限次(3~5次)打断和简单讨论,而不能一直指手画脚,太多干扰新同事的思路。

在最后的分享环节,我们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现象。

(1)从测试心态上来看,新同事对于要怎么测试信心不足,而老同事比较有自信。当然,这与老同事的业务知识积累更多有一定关系。如果面对一个大家都同样不熟悉的领域,比如医疗系统,相信这方面大家的信心度差别不会这么明显。但无论被测系统是什么,无论新老同事,业务知识的积累确实对于测试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分配测试精力。比如,不是所有逻辑上的等价类在业务上是同等重要的。又如,财务系统对数据精度的要求就比其它类型的业务系统更高,测试也应该更多着重这方面的检查。

另一方面,抛开对被测系统的业务熟悉程度,我感觉有经验的同事即使对于本次被测对象比较陌生,也会更有测试章法一些。测试章法包括主次之分、失效模式、风险分析等。这些大多源自对以往测试经验的总结。

所以,换言之,要增强对测试的信心,加强业务知识和总结测试模式两手都要抓。

(2)从测试覆盖率来看,新同事对于ET测试的覆盖率不太能够把握,容易迷失和太注重一个点。个人感觉这和没有一个有效的charter有关。新同事有的没有设charter就急匆匆地开始操作系统,有的charter设得太宽泛,如"先测试主要功能再测试分支功能"。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功,花个几分钟构思一下charter是有好处的。因为这个 charter可以大致帮你划定你的测试范围和重点。我一开始做SBTM的时候也觉得不容易判断准确一个session里能完成的工作量。但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做charter。就像我们小时候刚学写文章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先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它的目的是时刻提醒我们即使是写散文,也要形散而神不散。对于ET而言,设定charter的目的也是如此。

(3)从测试手法上来看,新同事更倾向于婉约派,手法温柔,观察细致,往往在纵深的路径上走得更长。老同事更倾向于豪放派,提出的测试建议中手段多样,破坏性更强,往往在测试宽度方面有更多想法,但他们有时被经验诅咒,对于拼写错和易用性方面容易忽视。

(4)从测试数据来看,新同事采用的测试数据大多长成一个样或者几乎全是随机数据。这样容易让你自己对刚才改的值是什么,预期结果应该是什么带来困扰。另外,有些业务数据符合一定的标准,不是光用类型和长度就可以描述的。不了解测试数据本身的业务含义和常见形式及极端形式,轻则影响效率,重则导致无法识别缺陷,无法进行有效测试。

虽然这次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新同事进行ET时碰到的困难,但我相信在面对一个陌生的被测对象的时候,老同事也会同样面临许多的挑战。期待下次ET结对测试,让老鸟们也扑腾一回!^_^

--------------------------------------------------------------------------------------------------------------

转自:http://www.51testing.com/?uid-56882-action-viewspace-itemid-814226

442°/4421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