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TQB第三届高峰论坛 总结

2012-11-01  陈晔 

前天一天CSTQB的第三届国际软件测试交流会就结束了。不过真心收获很大。

  各个业界的老师们从各地赶过来让我很感动,前一天晚上赶到上海,做ppt,第二天下午开好会就走,这种精神真的很让人敬佩。

  我总体来讲,总结一下会上面的一些点。

  一个是自动化脚本的架构优化,一个是圆桌讨论ET。

  自动化脚本的架构优化。其中心的point就是将脚本中的变量或者各种判断语句从脚本中做剥离。从而让脚本变的可读性强,可维护性强。分享者葛峰用python脚本作为例子。其中有一段if else的判断(坐在旁边看不清楚),将这些判断的语句剥离成另外一个文件,然后将各种变量写成配置文件。这样无论怎么变法,自己维护自己的测试脚本就容易的多,也大大降低了脚本的出错率。这个思想还是很重要的。

  二来来谈谈ET圆桌会议。其实问题就是几个。不过一个多小时,真心很多东西没有办法讨论,讲清楚。可能各个参加会议的测试同仁也感觉如此。

  1.ET相比ST的优缺点在何处
  2.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ET
  3.ET和ST怎么进行适当的结合。
  其实说实话,这些问题放在不同公司中就有着不同的答案,一切的解释都需要有上下文支持。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会场中很多前辈的答案就是,“答案是‘是’也是‘不是’”,也正说明的 上下文很重要。

  1.在一个相同时间内,人数相同,项目相同。这些定了之后,一个走测试用例,一个走ET。走ET发现bug的比例大多数情况比走TC的比例来的大。这个就是最大的一个优点。而缺点也显而易见,不容易管理,不容易去掌控结果,更多的和人的主观产生了联系。在我看来,ST是的存在是为了保证很多产品的重要功能或者基本功能是正常的,就比如这几天的京东的事件,ST是绝对绝对必须的。而ET更多的是在短时间内,更多的查看功能交互的情况,更多的从用户角度进行产品的测试,而从我推论来讲,京东肯定也没有实行过ET。否则不会造成这样大的bug。

  2.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我觉得这个是必然的。ET的测试风格有很多种。其中经验丰富的可以有经验丰富的看法,初学者可以有初学者的 思想。而非测试可以有用户的思想。这个都不冲突。就如同每个人的人三观决定了看事物的想法和结论,否则每个人看出来的东西都是一样的。这个是不现实的。所以ET对于每个人都是适用的。

  3.适当的结合。其实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曾经我几篇文章都深入讨论过这个问题。
  认清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22adbf01012vak.html 
  再谈ET: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22adbf01013h2u.html 
 也推荐大家有空阅读史亮和jerry写的那本 探索性测试一书,很多就自然而然有了答案。

  最后祝贺第三届大会圆满结束,能够和各位前辈交流真是我的荣幸。希望测试业界越来越好,我也会最大程度出我的一份力。
418°/4181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