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她第一次见面,她还未毕业,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毫无想法,也没有感兴趣的技术方向。白纸一张。
恐惧,源于不了解。不了解自己将参与什么项目,承担何种角色,担心自己的能力应付不了,而上级又没有耐心教。我看出她眼中的忐忑,于是在带这个实习生的时候,也就格外用心。
Team里除她之外,还有十几名实习生。有人认为大量雇佣实习生,是剥削廉价劳动力。我认为,对待实习生的态度,确实能体现一家公司的风范。连实习生的招聘,安置(实习公寓),培训等方面都能考虑周全的公司,怎么会忽略对正式员工的培养呢。
软件行业薪酬差距大,外包公司基层员工的薪水不见得丰厚。大多实习生都会经历一段“蘑菇期”,没有阳光雨露,靠自己在阴暗角落积蓄能量,默默成长。何况她的表现一点也不突出,而且内心很挣扎,纠结于应不应该在软件行业呆着,还是实习期结束就换个行业。
相处没多久,我就发觉,她之所以苦恼、纠结,是因为完全没有信心在软件公司做好。理由无非是“大学学习不扎实,代码能力较弱”,“对编程没有热情”,“一个人在外乡漂泊,朋友不多”……
我们没有办法让小鸡像老鹰一样,在天空飞翔;但如果是一只小雏鹰,没道理因为它的羽翼还不丰盈,就放弃。当时,我要做的,只是看看她是‘小鸡’还是‘老鹰’。这里的比喻当然没有恶意:)
于是,我安排她预研新技术,并整理出PPT与团队分享,以了解她的学习和表达能力。她还没有度过编码的“破冰”阶段,即便是写一段增删改查,部署到IIS上的简单任务,她都信心不足。甚至把辞职信发到我的邮箱。
表面上看起来,畏畏缩缩的工作态度导致她的工作表现不出色,尽管她的其它能力并不差;但“态度”“信心不足”并不应该是原因;相反,这种畏难情绪,这种态度,是她过往经历导致的结果。是过去不愉快的项目实践经历,还是不出彩的成绩单,又或许是一次次程序报错信息就将她的自信击垮……
我很开心,最后这位同事完全胜任了工作。没错,她不会是一夜之间从‘一张白纸’成为一名合格的‘软件工程师’,但这个过程不是我表达的重点。因为团队培训、日常工作终究只能增长她的技能,若她没有挺过最开始的‘破冰’,任何的培养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