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一个词,叫——好为人师。这是个贬义词,指的是"不谦虚,喜欢以教导者自居"。其实从某个角度而言,也有正面意义;以"教导者"自居,起码是愿意分享的,不离群。
我带团队的时间并不长,现在也没多少团队管理的工作需要做。这段时间的管理技能培训,课上的理论知识,只能一遍遍唤起我对2、3前年管理实践的思考。尤其是培训过程本身,让我意识到之前做团队内部培训的很多不足。
当年测试团队整体的技术水平需要提高,可是大家普遍会觉得茫然,有劲儿不知该往哪儿使。软件测试是个很大的范畴,安全性、性能、探索性测试的方法、工具、报告模板,还有N种质量标准,TMap什么的。我已经意识到,我们在啃啃大一张饼。可是怎么啃?哪个方向?都啃到什么程度?怎么度量大家的工作量和效率?我还没想清楚,只是觉得抽空就给大家做培训,灌输热门的测试技术,大家一起学新知识,就能提高团队凝聚力了。于是,当时我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折腾新技术,然后分享给team里的小伙伴们。
写文档,录视频,组织培训,我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想起来,咱们毕竟不是专业的,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到位,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1- 培训之前的调研。调研问卷一般都有,但是问题要特别设计。不光是看大家对培训内容的了解程度,还有大家热衷的互动方式,大家参加培训的初衷。
2- 课件的设计。我觉得人数不多的话,最好能打印出PPT课件,形成学员手册。有些词语或关键字可以空着,等讲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再填上。让学员的注意力跟着讲师走。
3- 培训过程的多样化。IT行业的人,性格闷的不在少数。准备一些互动游戏,准备一些积分道具,调动现场气氛,会让大家印象深刻。
4- 课后作业。1周或2周内,要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
5- 学员课后反馈。不能简单地对这次培训打满意或不满意,要罗列具体项目。课件内容,讲述方式、课堂气氛、甚至培训时间的选择、时长。只要有其中一个方面的“不满意”占了大多数,就说明我们需要改进。
此外,如果人人都可以参加培训,大家或许会对这次培训机会不重视,各种请假迟到早退。心里想着,反正我哪里不会,以后也可以问别人。但如果把它作为骨干员工的福利,让他学会之后,还要去帮带其他同事,那么培训效果往往会更好。课堂上的表现也可以积分,给表现突出的学员在季末或年末发一些小礼物,专业书啊,小家电啊,都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