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优化方法总结

2019-03-15  小魔仙 

性能优化策略

  1. 空间换时间。各种cache如CPU L1/L2/RAM到硬盘,都是用空间来换时间的策略。这样把计算过程一步一步的保存或缓存下来,不需要每次用的时候再计算一遍,比如数据缓冲,CDN等。这样的策略还表现为冗余数据,比如数据镜象,负载均衡。

  2. 时间换空间。当空间成为瓶颈时,切分数据分批次处理,用更少的空间完成任务处理。如:上传大附件时经常用这种方式。

  3. 简化代码。最高效的程序就是不执行任何代码的程序,所以代码越少性能就越高。如:减少循环的层数,减少递归,在循环中少声明变量,少做分配和释放内存的操作,尽量把循环体内的表达式抽到循环外,条件表达的中的多个条件判断的次序等等

  4. 并行处理。用多个进程或者线程同时处理业务,缩短业务处理时间。

总之,根据2:8原则来说,20%的代码消耗80%的性能,找到那20%的代码,就可以优化对应的80%性能。

性能优化方法

1.CPU问题:

  • 考虑使用更高级的CPU代替当前的CPU。

  • 对于多CPU,考虑CPU之间的负载分配。

  • 考虑在其他体系上设计系统,例如增加前置机,设置并行服务器等。

 

2. 内存和高速缓存:

  • 内存的优化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内存优化。

  • 过多的分页与交换可能降低系统的性能。

  • 内存分配也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原因。

  • 保证保留列表具有较大的邻接内存块。

  • 调整数据块缓冲区大小(用数据块的个数表示)是一个重要内容。

  • 将最频繁使用的数据保存在存储区中。

 

3. 磁盘(I/O)资源问题

  • 磁盘读写进度对数据库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对象在物理设备上的合理分布能改善性能。

  • 磁盘镜像会减慢磁盘写的速度。

  • 通过把日志和数据库对象分布在独立的设备上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 把不同的数据库放在不同的硬盘上,可以提高读写速度。经常把数据库、日志放在不同的设备上。

 

4. 调整配置参数

  • 包括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参数配置。

  • 并行操作资源限制的参数(并发用户的数目、会话数)。

  • 影响资源开销的参数。

  • 与I/O有关的参数。

 

5. 优化应用系统网络设置

  • 可以通过数组接口来减少网络呼叫。不是一次提取一行,而是在单个往来往返中提取10行,这样做效率较高。

  • 调整会话数据单元的缓冲区大小。

  • 共享服务器进程比专用服务进程提供较好的性能。

 

6. 数据库

 6.1 性能问题

  • 单一类型事务响应时间过长

 数据库服务器负载、糟糕的数据设计、事务粒度过大、批任务对普通用户性能的影响。

  • 并发处理能力差

  • 锁冲突严重

  资源锁定造成的数据库事务超时、数据库死锁。

 6.2 解决方法

  • 监视性能相关数据

  • 定位资源占用较大的事务并做出必要的优化或调整。

  • 定位锁冲突,修改锁冲突发生严重的应用逻辑。

  • 对规模较大的数据或者无法通过一般优化解决的锁冲突进行分布。

507°/5073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