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key 移动无线测试新书第二章 2.6、2.7 试读

2014-01-19  陈晔 

喜欢纯干货的同学可以跳过前面几章的试读,本书宗旨在于务实,讲任何实际看到过,经历过的大实话,在各个方向给测试同仁指引方向,其中只有四章是纯技术章节,所以并非纯技术书籍:)感谢大家支持
第一章的分享链接:http://testerhome.com/topics/395 
2.6 无力的测试
自Google的Android系统面世以来,机型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Rom也是扑天盖地。Android从最早的1.0版本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升级到了现在的4.2版本,其升级速度实属罕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测试工程师的碎片化测试,直到我写这本书的今天,Android2.3依然拥有着一部分的受众。这对于开发和测试都是极大的挑战。

相信所有Android的开发工程师都不会忘记为了让应用能够在Android各个版本的智能机上获得更好的体验而一遍遍的适配的痛苦。而此时测试工程师们面临着一个基本上无解的问题——Android智能机的适配测试该怎么做?在这个问题面前任何精湛的测试技术都变的苍白无力。相信很多做过Android应用测试的人都会一种经历,在公司内部的测试已经自信满满的结束了,但一旦发布到用户使用的时候,各种明显的缺陷瞬间可以淹没企业通讯系统。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曾经因为这样的情况无力过。

此时有两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放在眼前,1.Android模拟器 2.使用Testin或MTC这样的兼容性测试平台。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大家,这两者就截至到现在都是不可靠的。
Android模拟器的确是可以模拟各种分辨率以及各种Android版本系统,但模拟器由于是Java虚拟机构成,在任何配置的PC上其性能都很慢。并且就我自己前两年测试国内外各个智能机的经验来讲,模拟器中的应用显示以及功能和真实机器还是相差很远,更不用说象小米或索尼爱立信这类定制过的智能机。
Testin是一家我很看好的公司,在2012年12月我还有幸能够去其公司学习他们是如何做大量的智能机的应用自动化测试。但我觉得不可靠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无论Testin还是MTC,目前的兼容性测试服务做的还不够成熟,使用过的人都知道,现在移动互联网兼容性测试平台是能够很好的支持在各种智能机上面的安装、卸载、打开、MonkeyTest等测试。但是仅仅这些测试并不能满足我们日常的测试要求。其二,这类测试毕竟是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的测试,如果我的上司或客户让我给出一份产品的兼容性测试报告,我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第三方平台的测试结果给他们看的。毕竟作为测试工程师,我只相信我真正测试过的以及我看到的,这类测试报告只能当作一种参考。那么有朋友肯定要问我们测试工程师该怎么办?可参考后面几章。

苹果的iOS在兼容性方面比Android出色的多,但是测试工程师的测试同样非常的无力。兼容性好和不用测试并不能划等号,而苹果的iphone、ipad价格一直不低,一般企业管理层认为各一台就足够了,这给苹果应用的兼容性测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随着苹果ios系统遭破解(也就是所谓的越狱),出现了很多系统插件,这类插件某些情况下面会非常大的破坏Ios原本的生态平衡。也使得原来正常运行的软件会变的不稳定,自此越狱系统也被纳入了不得不去测试的范畴。而苹果的app store审核机制对测试工程师更是雪上加霜,苹果应用的审核一般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节假日不包括),意味着产品发布之后如果有严重的问题,不能马上用一个新的版本替换,只能先从市场上下架。所以Ios应用的测试工程师压力相比会更大。
那么移动互联网的测试工程师到底应该怎么做测试呢?如何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本书的各个章节只是给了一些引导方向,更多的还是需要大家根据公司,项目,人员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7 浮躁的测试工程师们
本小节仅仅写给测试业界里那些浮躁的测试工程师们,切勿对号入座。测试业界中除了一些有技术的牛人和一些会忽悠的“大佬”以外,剩下的工程师们大多针扎在各个企业中。他们不仅和开发做斗争,还需要和生活和薪资做斗争。从长期来看,这些人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浪费时间,不学无术,但他们自己却还觉得社会很不公平,各种委屈。我列出一些浮躁行为,大家切勿对号入座:

1) 社交中毒
我自己在刚学习测试的时候加过非常多的群,原认为能够在有问题的时候找到几个“高手”来解决问题。直到我加了之后,我才发现几乎所有的群都是整天聊天,毫无任何技术讨论。群中关心的问题无非是
a) 薪资,别人拿多少钱,自己拿多少钱,然后开始讨论怎么样才能够拿到更多的钱。
b) 抱怨,抱怨团队,抱怨流程,抱怨老板。抱怨一切可以抱怨的事情。
c) 公司,大家开始晒各自的公司,大公司的人就会受到很多人的敬仰。
d) 求职,不停的销售自己。
QQ的确是一个好软件,在中国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用户并屹立不到。但它就和毒品一样让人上瘾,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也将全部整块的时间变的碎片化。曾经现任豆瓣技术总监的段念告诉我,不要去企图在QQ群上得到很多核心的技术,更多的只是在浪费时间,我现在也越来越体会到这点。
我只想问那些在QQ上讨论以上提到这几点的测试工程师们,你们与其在群上聊天,不如将这些时间用来学习,你们觉得这个解决方法怎么样?

2) 失去自理能力
在我长期QQ隐身在线期间,看到很多测试工程师作为一个健全的,甚至是一个技术人员,却完全不会自理。比如以下几个连续的问题经常会出现:
· 我想学习MonkeyRunner,请问MonkeyRunner能做点什么?
· MonkeyRunner环境已经配置好了,请问怎么写?有没有什么例子?
· 请问MonkeyRunner除了模拟用户操作还能做什么?
· 有没有什么文档?
· …
这些问题不是仅仅出现在移动互联网,只要这些测试工程师们不改变自己学习的态度和习惯,那么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个技术上都会出现同样的问题。他们面对一个对他们是未知的事物完全就丧失了自理能力。我能说的是,Android或者别的所有技术都能够在自己的开源文档或者WIKI找到很详细的描述,请自行学习。

3) 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曾经我在新浪微博上面发过以这样一段对话:
A:“你好,你这边招聘测试工程师吗?薪资大概多少?”
我:“你好,具体看应聘者的能力而定”
A:“我以前就是做Android的,有5年工作经验,很符合你们的要求”
A:“还在不在?我是本科毕业,做5年大概能拿多少钱?”
A:“这个是我的简历,5年你差不多给个价就行了。”
我:“…”

很多朋友肯定觉得上面这个测试工程师怎么那么傻,自己肯定不是他这样的。不过从事实来看,测试业界的确还有不少这样的“工程师”。他们有几个特点:1.对别人的薪资很感兴趣 2.不务实,不知道如何自己解决问题 3.只从薪资,学历,工作年限来评价一个工程师。
一名测试的工程师的价值到底是如何考核的?绝对不仅仅只有学历,工作年限,薪资等来评价,关于这点在第一章已经详细叙述了。同样的,有的人一边工作一边总结,同时一直和业界的其他工程师沟通交流,每天都有进步。而有的人仅仅是在工作,每天做着重复的业务,那么工作十年二十年和工作一年没有区别。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评价看待自己。

407°/4079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