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老板要警惕这些事 别等员工离职后才懂

2019-07-04  世界经理人 

你的公司有一个顶级销售,是你从第一天起就手把手带出来的,今天,他贡献了超过 20% 的公司业绩。

  突然,他和你提离职,不是要去竞争对手那里,只是想换个工作,换种可能。

  你很痛苦,这又不能怪人家,更痛苦的是,随之离开的,是他给公司贡献超过 20% 业绩的业务能力。

  他的离去,几乎要把公司的命脉都带走了,怎么办?

  这种情况,发生的尤其多,特别是在裁员、跳槽、离职频发的今天。

  如何把个人的能力变成组织的能力?

  未来是不确定的,需要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为组织保驾护航,如果这些能力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组织就会很危险。

  一个销售冠军,是怎样从 0 开始拿下一个大单的?

  如果能从开拓市场、客户洽谈、交易谈判、说话技巧、维护关系等方面,梳理提炼出关键的节点和流程,把这些步骤固化下来,那么“销售”这件事,就可能不再依靠天赋和感觉,变成连普通人都可以操作的“流程”。

  这就是为什么机场经常会卖《销售圣经》、公司内部也流传着独门秘笈手册。

  只有把“销售”这件事变成流程,才能让大部分普通销售能够按照节点操作,取得不太差的成绩,就算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也可以针对性指导。

  但是,一个销售最重要的,除了能力,还有“资源”。

  老板,要想办法流程化

  作为员工,要想办法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在公司里有“特权”的人。

  这里的特权,可不是撒泼打滚,也不是贪污行贿得来的特权,而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赢得公司权衡之外的空间。

  公司之所以要流程化,是因为要建立大家基本的工作路径,提升工作的整体水平。

  可是流程化常常不被人喜欢,不是因为像前面的提到的那个销售一样,要交出自己的客户资源,感觉被侵犯了利益,而是流程化限制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其实在今天这个时代,人员流动频繁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组织能力的构建也成为更加严峻的挑战。

  之前站在山脚,茫茫一片根本看不到爬向山顶的路。于是带了把砍刀,一路披荆斩棘,这里走一走,那里看一看,碰见了很多死路,最后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条路通向山顶。

  流程化,就是要复制这条路,从成功走向成功。而结构化,是拼拼图,是搭积木,构建不同的组织形态,获得需要的组织能力。

  作为个人,要提升自己,才能获得“特权”,不被流程化束缚。作为公司,要构建能力,才能活得更久,将命运把握在自己手里。这些事情,千万别等员工离职了之后才懂。

推荐阅读:

管理者的自省:用三流人才赚一流的钱

180°/1808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