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优秀实践中的六大原则

2021-10-31   出处: 软件质量报道  作/译者:Test Ninja

        敏捷开发模式和DevOps的实践促进了开发、运维和质量团队更多的合作和更好的沟通,同时也模糊了这些团队之间的界限,强调每个人都对质量负责。敏捷实践让研发团队在交付速度上变快了,但不知不觉中质量却因此受到影响。本文总结了在质量工程实践中应该遵循的六大原则。

原则1 - 团队应从第0天开始考虑质量问题,将质量工程彻底融入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

        质量工程需要组织内管理层的支持和所有团队的参与。质量工程的建设将改变既定的工作流程、采用的研发工具,团队的组织结构需要随之调整或者团队成员需要经过重新培训。这需要管理层通过不断的沟通来消除变革的阻力,强调新模式的重要性,并在过渡期间提供支持。变革的成功需要有一定的过渡期,在这个期间,管理层应该传递积极的态度并及时回答来自团队的疑问,帮助团队适应新的工作流程和工具,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对待质量问题。另外,需要在开发团队中逐渐开展测试活动。随着敏捷开发和数字化转型。测试和QA已经从支持性的团队逐渐发展为关键角色。

        201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68%的敏捷开发团队中包括测试人员。51%的团队全职负责一个项目/产品,27%的团队采用测试驱动开发(TDD)。"这就要求软件团队能够 "以更快的速度交付高质量的产品"。这就需要团队更多的采用测试自动化、实现持续测试。通常情况下,测试是影响交付速度的瓶颈。

原则2 - 尽可能多地实现测试自动化

        以便在新的软件变更时提供一个安全防护网并缩短上市时间,最重要的是,减少重复执行测试的痛苦。在形成了对质量的正确思维方式之后,组织需要构建持续测试框架,为质量工程做好准备。持续测试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持——人员、流程和技术。树立“质量优先”的文化需要所有人的参与和贡献。例如,产品负责人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在早期就意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开发人员之间进行同行代码评审并进行单元测试。

原则3 - 拥抱跨职能团队。

        未来需要跨职能的团队,开发人员可以 做测试,而测试人员则精通于开发。团队资源调配更具灵活性,集中处理重要的工作,更好地协调开发和测试的工作,更容易内建质量,最终显著提升研发效率、驱动研发效能的提升。

原则4 - 投资正确的工具和框架,以减少自动化的工作量。

        在许多企业中,自动化已经成为工程生命周期的一部分。每个组织已经实现了很多小流程的自动化,但小而短的过程的自动化并没有给整个工程生命周期带来明显的变化。这就需要 整个研发活动协同实现端到端的流程自动化,组织需要慎重地选择工具和技术。正确的方法是根据企业的战略和技术路线图来选择工具。

原则5 - 促进整个研发流程高度自动化

        这是对整个系统、中间件、服务、工具和人员进行统一调度以及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敏捷实践,如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是对软件工程进行统一调度的基石。而更加智能的反馈回路是团队的下一个重点。

原则6--整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工具来收集、分析和预测故障点,作为工程生命周期内的一个反馈机制。

        在未来,更智能的反馈系统将研究遥测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日志、事件和度量。在传统的实践中,每天或每周看一次指标 但随着技术和运营环境的变化,我们需要更多的数据。变化的技术和运营环境。观察实时数据变得非常重要。任何使用陈旧数据的指标都会产生误导,因此,拥有能够获取实时数据并做出知情决策的系统非常重要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244° /2447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