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一篇科技论文

2021-07-04   出处: pagepress.org  作/译者:Pagepress/lukeaxu

科技论文格式

        科技论文格式要求有严格的结构,这意味着它能够有效地交流科学发现,并使论文能够在几个不同的层次上被阅读。

文章结构

        标题(Title)、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words)。

        文章正文采用IMRaD格式,字母的分别代表并回答了以下问题:

        简介(Introduction):为什么要进行这项研究?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方法(Methods):研究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如何完成的?研究是基于哪些材料或研究对象展开的?

        结果(Results):研究发现了什么?被检验的假设是正确的吗?以及(and)

        讨论(Discussion):研究得到的结果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很重要?未来研究的前景如何?

        正文之后是结论(Conclusion)、致谢(Acknowledgements)、参考文献(References)和可选的支持材料(Supporting Material)。

Quick Tip

        在撰写简介前完成结果和讨论部分的撰写。听起来可能有点矛盾,但如果讨论不充分或前后矛盾,如何在简介中有力地展示这项研究的科学意义呢?

准备图表

        论文中直观可视的内容是展示研究结果最有效的方式。

        那么如何决定是用图片还是表格来展示数据呢?通常情况下,表格给出实际的实验结果,而图通常用于将实验结果与之前的工作或与计算值/理论值进行比较。

        图中所描述或包含的信息不应再重复出现在论文中,图例标注应做到位置明显且易于理解。

Quick Tips

        论文中切勿包含冗长无意义的图表(例如,丰富详实的化学成分或物种列表)。如果有必要,您可以将它们作为补充材料添加到论文后面。

        在引用图表时候,与其修改/改编以前出版的材料,不如使用对比图表并保留所引用图表原先格式,这种方式也能为你的论文添彩不少。Unless unavoidable, instead of modifying/adapting previously published materials, consider that originality and creativeness in preparing tables and figures is regarded as an added value.

        论文与图表的一致性非常关键,所以在提交之前,请再多检查一次。

写作策略

整理手稿

        整理手稿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整理顺序。手稿的行文顺序与最终论文各部分的编排顺序大不相同。

        1. 写出方法:清楚地解释你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 写出结果:按照某种逻辑讲述一个明确定义的且易于阅读和理解的故事。这一部分是展示您研究的结果,所以请勿在本节中引用他人的参考资料。

        3. 写出讨论:在这里你必须回答“研究的结果意味着什么?”

        4. 写出清晰的结论:为您的研究提供清晰有力的科学依据。您也可以在这里建议未来的实验/研究方向。

        5. 写一篇引人入胜的介绍:说服读者(和审稿人,和编辑)您的研究很有用,并介绍一些您工作所依据的出版物。

        6. 写出摘要:这部分决定了研究人员是否愿意阅读和引用您的文章。这部分应该尽量简洁且有趣。

        7. 确定一个描述性强又简洁的标题:标题是去吸引读者的第一个机会,记住第一个读者是编辑和审稿人。

        8. 确定索引关键词:避免标题中已经存在的词,以及含义过于宽泛的词。

        9. 写出致谢:例如,包括技术帮助和协助写作、语言修改、资助机构、赠款、大学项目等。

        10. 写出参考文献:引用你的研究所基于的全部科学出版物。

注意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的风格指南,所以一定不要忘记查阅出版商提供的写作指南,包括参考文献列表和引文格式,插图的分辨率以及其他设置等。

        {测试窝原创译文,译者:lukeaxu}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276° /2767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