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ET角色的定义

2023-11-30   出处: Medium  作/译者:Oliver Martin-Hirsch/暖阳

大家好!我是奥利弗。最近我加入了Dunelm的质量团队,担任SDET一职。SDET是“软件测试开发工程师”的缩写。这个职位几乎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含义,但除此之外,我一直在苦苦思索我的角色到底是什么。长久以来,我花了很多时间纠结于这个问题。我曾在半夜惊醒,满身冷汗;我曾有过强烈的冒名顶替感,甚至有一度几乎陷入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多年来,我与同事们开了无数次会议,不断探讨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团队的效能。现在,亲爱的幸运读者,我将与你分享一些我从这个被焦虑驱动(半开玩笑)的职业中学到的东西。


我的自画像

当我提到SDET时,我把所有通用的“质量保证”变体都归到了其中,因为“SDET”对某些人来说只是一种花哨的说法,说明你是一个懂代码的测试人员。我也会交替使用“SDET”和“QA”, 因为作为QA,我们实际上都在做同样的工作—我们对代码进行质量检查,左移至阅读代码并提供反馈,右移至在已完成的网站上点击按钮,以至于开发人员开始主动回避你的Slack消息。事实上,该角色的主要错误观念之一是认为懂得编码就是万能的。编码只是一种完成工作的工具而已。质量不仅仅是编写成千上万个自动化测试用例以确保某个功能正常—它还要确保考虑到细节。这种想法弥漫于技术的各个方面,从游戏到应用程序、网络,甚至包括像CI/CD流水线这样的内部工具。我相信你使用某个软件时可能会有这种想法:“是的,它可以用,但是总觉得不够完善”。作为一名SDET,我发现推动软件变得更加“完善”这一责任悄然落在了你的肩上,而定义好你在团队中的角色将使你在这方面发挥最大的作用。质量始终是整个团队的责任,但作为SDET,你是推动者。

我对这个角色的很多焦虑来自于缺乏明确定义。在普通的敏捷开发团队中,角色分工非常明确。所有的敏捷团队至少会有几名开发人员、一个产品负责人、一个敏捷教练/项目经理,以及一些形式的QA(手工测试或是其他形式)。经典的“瀑布式”QA通常只是等待开发人员完成代码编写,然后将其传递至下一阶段,并希望不会再流转回来。QA知道他们的职责所在—确保项目整体按照预期运行。然而,作为“敏捷”中的SDET,必须比当前的迭代周期和即将在其中构建的内容,更加超前一步。在我之前的角色中,我所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制定了一项策略,概述了我如何融入团队,以至于当我进入Dunelm时,这实际上是我做的第一件事情。

我的策略通常可以归结为我在某个文档中记录的几个要点:

在每日站会上,开发人员总是有一个他们正在进行的清晰明确的任务,而作为SDET,尽管你很忙,但你的工作有时候似乎是看不见的。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敏捷模式中,QA人员可以并且应该尽早参与到开发过程中。作为SDET,对团队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在任务生命周期的早期就积极参与其中(测试左移,这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根据经验设计测试用例,并制定验收标准,以确保所需功能与相关人员所期望的完全一致。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明确任何可能需要编写的“高级别”测试用例,例如端到端(E2E)或冒烟测试,这些测试将形成独立的“SDET工作”。确保与团队达成一致,尽早引入质量保证!

策略的第二部分是与团队就每个测试层级的定义达成一致。明确团队对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的理解。这将使以后的技术讨论更加容易。


比你想象的更令人困惑

尽可能合理地推动自动化,以便腾出时间来对应用程序做一些破坏性的测试。很容易编写测试用例,直到达到98%的覆盖率,但实际的最终用户并不关心这一点。如果一个客户只是随意在你的搜索栏里输入一堆表情符号,并导致你的API崩溃(并非出于经验之谈),那么在粒度层面上进行测试的数量并不重要。确保你的团队知道你不仅仅在测试/编写代码;你还在以真实用户的方式测试团队正在构建的迭代版本。

推进间接有利于质量的流程。确保在进行改进时,注重质量而不是简单地完成任务。让三人会议成为固定流程。你将负责监管看板上的所有任务。你没有逐个处理它们的奢侈条件—尽早对它们进行评估和参与。


当所有任务同时到达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感觉了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经验,你可以对任何角色做出自己的理解。关键是要制定一份策略,并确保得到团队的支持。它使你的角色和人们的期望更容易管理,而且你可能会开始觉得更放松一点。


声明:本文为本站编辑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转载参考(依行业惯例严格标明出处和作译者),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专业信息,普惠测试相关从业者,开源分享,推动行业交流和进步。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原作者及时与本站联系(QQ:1017718740),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欢迎大家通过新浪微博(@测试窝)或微信公众号(测试窝)关注我们,与我们的编辑和其他窝友交流。
178° /1782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