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本文失言之处甚多,恐怕要得罪一大批人。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各抒己见。
进入了日本SI(系统集成)行业的技术者们,就像是近年岛国人气动漫【进击的巨人】中,被围困的人类。靠着所谓高质量服务的城墙,抵挡着墙外巨人进击的脚步。城墙一旦开始崩坏,幸存者将寥寥无几。
● ● ●
雷子高中那会儿,正是国内个人电脑开始普及的年代。那时候的零用钱全部用来购买《电脑报》《大众软件》这样的报刊,每天研究的就是如何攒机。
主板上的南北桥是干什么的,如何把133超频到166,驱动之家上的最新版本号是多少......身边亲戚朋友家的电脑,全都是我在电脑城给他们装的。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脑开始成了消耗品。觉得慢了,直接去电器量贩店里,买一台自己在价钱上能够接受的最新型号回家。i5还是i7,双核还是四核,已经懒得去研究。
最重要的指标是外观要好看。
对此还经常自嘲地说,我这是用金钱换时间。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其实心里知道,自己的硬件知识已经和小白没有什么区别。
在各种新语言,新技术,新框架层出不穷的今天,进入了日本SI行业的技术者们,也许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的技术已经落后时代好几轮了。
正如他们手中即将要淘汰掉的电脑。
在经历了某个大规模的,长达数年的某用户企业系统刷新项目,技术者们开始寻找下一个案件或者公司。在面试的时候,他们往往被问到这样的问题:
“前端框架都用过哪些?”
“有AWS上的开发经验吗?”
“有没有OSS社区的贡献值?”
“听说过非结构化数据存储和Spark吗?”
......
当然,如果耐心的找一找,依然可以找到和自己上一份工作使用同样技术,具有相同行业背景的工作。再过五年,再过十年后,还能不能找到?谁也不知道。
在SI的某些细分化领域,例如ERP,由于人材短缺,让这些行业平台的技术者们,拿着比其他领域高出很多的工资。但谁又能保证这种需求会永远的持续下去呢。
也许明天,就会有一个开源社区的企业应用和架构,直接取代了SAP的地位。
10年前的诺基亚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今天的命运。15年前的微软,恐怕也想不到自己会有在任何领域都成为二流角色的一天。
我们已经看了太多的这种颠覆大戏。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来得很快。
● ● ●
日本经济能够有今天的成就,依靠的是战后八大电机厂商,汽车,钢铁行业的崛起,靠的是日本制造的口碑。老人们提起日本质量,说的都是索尼电视机能用30年。可是,现在的你,会去看30年前的电视机吗?
互联网时代,需要的不是这种30年都用不坏的质量,而是应用了最新技术,快速迭代的产品。“匠人精神”固然值得称道,但不见得适合当今的某些市场。
经济状况好的时候,用户公司才有钱开发系统。遇上经济下行,IT投资一概砍掉。这就是SI行业的特点。
现在的景气算好吗?看看即将走上末路的安倍经济学,负利率让金融机构哀鸿遍野。再看看那些大型电机制造商的状况吧,造假的造假,变卖的变卖。每个人心里都有答案。
这些用户企业是SI行业收入的源头,等有一天他们不在了,SI行业还能维持现在这个规模吗?
最近几年,数个大规模的项目都赶在了一起,造成了IT技术者不足的现象(2015,2016年问题)。但随着2016年3月达到顶峰开始回落,大批SI行业的人力被释放出来。
以瑞穗银行(Mizuho)的核心系统刷新项目为例。上半年最多时候多达8000名IT技术者在进行开发。而现在系统测试阶段,缩小到了只有不到4000人。
这些技术者们一时之间难以消化,纷纷变成了公司里的待机者。特别是对于那些SI行业金字塔底层的公司来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对SI行业悲观的看法。要反驳我:
経済産業省は6月10日、日本のIT人材不足の推計を発表した。現在の不足人数約17万人が、2020年に2倍強の約37万人に、30年にはさらにその2倍強の約79万人に増加する。
看啊,明明日本政府都说了。IT人材缺口巨大,现在都达到了17万人,到2020年缺37万人,到2030年缺79万人。雷子却在这里唱衰SI行业,是何居心!
非常遗憾。日本IT行业缺人不假,但那都是集中在信息安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等前端领域。SI行业还真没有多少机会。
● ● ●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统计,随着日本人口年龄推移,到2060年,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将占总人口比重的40%以上。
看似日本经济将随着老龄化加剧,劳动人口下降衰落下去。但仔细想想,这其中大有商机。
日本国穷民富,财富藏于民间。据统计,民间金融资产已经达到1700兆日元之多,是日本2015年GDP的四倍。这其中,半数以上为老年人所持有。
相对于年轻人的苦逼,日本老人才是真正的土豪。
而日本最高比例达到55%的遗产税,使得这笔钱与其死后被政府分走一大半,还不如自己花掉。想一想,这得产生多大的经济效益。
买买买?人老了,逛不动线下的商店。O2O,电商的机会来了。
出门旅游?还是走不动,那就虚拟环游世界吧。VR硬件,网络内容提供商的机会来了。
人老了需要看护,可年轻劳动力不足?机器人,IoT的机会来了。
年纪大了开车容易出危险?自动驾驶AI的机会来了。
上面这些,才是IT行业人材的巨大缺口所在。
天朝的创业已经进入了寒冬期。可是日本这边,还什么都没开始呢。好多资金从N年前就开始进入日本布局。
但很多投资人的普遍感慨是,空有资金,却在日本找不到创业者。
如果能够把那些在天朝被证明具有可行性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搬到日本来,想必可以快速打开这片蓝海市场。根本用不着什么现金补贴。如果服务质量好,日本人是的真愿意掏出大把银子来的。
不要小看天朝人的互联网创新能力。前一阵子,一篇文章在朋友圈中传播:《还敢说中国山寨?去年帝都魔都死掉的商业模式这两天全被硅谷抄底了》。
文中指出,硅谷乃至全球投资机构的标杆Y Combinator最近投的一批项目,居然全都是中国创业者玩剩下的。
连硅谷都来天朝复制商业模式,落后了天朝N年的日本互联网,还有啥不好意思的?
● ● ●
前一阵子《北京折叠》获得了雨果奖,雷子也跟风读了一下。不长,两小时就能读完。
小说中的三个空间,影射了精英,中产,底层体力劳动者三个阶级。
如果把技术也分成三个空间,我是这么认为的:
最新出现的平台,语言和技术,属于第一空间。扩张势头很猛,但掌握了这些技术的人材却极度稀缺,让这些技术者赚得盆满钵满。
第二空间,是那些如日中天的主流平台和语言。这个空间聚集了大量的技术者,薪资平均,构成了IT行业的主力军。
第三空间,是那些明显走向死亡的平台和语言。
所有的技术,都经历着从第一空间向第三空间跌落的过程。有的技术可以在第二空间停留数十年之久,有的技术从出现到消亡可能只有数年而已。但谁都逃离不了这个过程。
对于SI行业的技术者来说,每一次系统开发的过程,既是消耗,又是积累。
消耗的是自己所掌握的技术的折旧程度,就如最开篇的时候我写的那样。
积累的是对于项目管理和用户业务流程的掌握。无论是PG——SE——PM路线,还是PG——SE——业务顾问路线,都需要这种积累才能走下去。
可悲的是,有很多技术者白白消耗了自己的技术,却没有努力去积累自己应学的东西。我面试过的一些求职者,做了好几年的项目,竟不知道业务上是干啥的。
更可悲的是,有一些公司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让刚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去学习那些明显要死亡的语言和技术,在他们在最具有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阶段,浪费青春。
公司自然是逐利的,但每每看到这样的现象,还是觉得有些痛心和惋惜。新人与其不停计较眼前的薪资多一块钱少一块钱,再多放一些精力,在研究行业趋势和规划职业道路上,会不会更好一点?
● ● ●
从古至今,万事求稳的中国人,都十分钟爱“铁饭碗”。90年代,一直熬到“被下岗”才不得不放弃的国企工作,现在,年年考公务员的浩瀚大军,都是证明。
是啊,40岁,50岁,年龄大了,反应慢了的时候,如果失去工作,难以养家糊口,对谁来说,都是灾难。铁饭碗的魅力无穷,理所应当。
但我觉得,真真正正的“铁饭碗”并不是一辈子在一个地方,吃不咸不淡的饭,而是端着我的“碗”在哪里都有饭吃。
顺应甚至利用时代的变化,与时俱进的不断成长,任何时代都被社会所需要,才是真正牢固的铁饭碗。
日本在变,中国只怕变得更快。最后衷心祝大家,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无论在人生哪个阶段,都有走到哪里都有饭吃的自信和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