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NO模型在需求测试中的应用

2010-06-06  胡名海 

      KANO模型是日本的卡诺博士提出的,其定义了三种类型的顾客需求: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我们在软件需求阶段其实也是在考虑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如何吸引用户,如何增加用户粘度。根据这个模型可以比较清晰的分析产品需求是否满足这些条件。
      基本型需求对用户来说就是必须实现的,如果没有实现就会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如果实现了也不会让用户觉得好。
      期望型需求是用户讨论最多的需求,也是用户最想要的需求,这类需求实现的越多,用户就越满意,如果不实现用户的粘度就会变低。而用户之间讨论最多的也就是期望型需求,所以我们在分析需求的时候最应该关注就是这类需求。
      兴奋型需求,这类需求对用户来说,可能根本不知道,也就是说这类需求属于意外惊喜,实现了这类需求,可能会使用户感到新奇,并且愿意尝试使用,从而达到吸引新用户的目的,如果没有实现这类需求,也不会导致用户满意度下降。
     根据这个模型,我们在分析一个产品的需求的时候,就可以有明显的层次感和方向感,首先要分析出基本型需求,并且对这类需求做好checklist,以便在制定测试计划的时候重点关注这类需求实现的测试质量,比如制作一款在手机上的阅读软件,其基本功能必须具备:搜索,下载,阅读,收藏等功能。用户要订购这么一款手机阅读软件,自然需要获得这些功能,否则就没有必要了。
     而在使用过类似的阅读软件之后,用户更希望能够提供以下功能:书签,因为每次不可能一口气读完整本书,那么书签功能就方便了下次的阅读操作。订阅,目前很多文章都是连载类型的,那么看到自己喜欢的文章,下次更新之后可以提醒用户,这就大大的提升了用户的体验。传阅,看到一片好的文章或者很好的笑话,可以传阅给自己的朋友和同好,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体验。评论,人类都有此类情绪,比如看到很爽的文章或者很不爽的文章都有想发表自己见解的强烈意愿,提供这个功能后,用户就有互动的感觉,能很好的增加用户粘度。
      如果实现了以上的需求,已经可以提供一款让用户比较满意的阅读工具了,那么现在我提供几个功能:提醒,在用户阅读的时候发出声音提醒用户阅读的时间,因为手机阅读头一直保持低头,久了突然抬头回引起颈椎疼痛,每隔几分钟提醒一次,可以让用户改变姿态,这无疑在用户体验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事务警告,用户可以设置一个事务警告,这样就算在阅读入迷的时候,到时间就会得到声音,震动,闪屏等提示,告知正有事务等待处理。这样就不会因为阅读入迷而忘记更加紧急的事情。
       KANO模型的分析思路和方法都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去借鉴和应用,这也是一个比较普世的理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应用起来,这里只做需求分析方面的应用探讨,同我上一篇日志里说的,软件测试的价值来源于公司的商业价值,公司的商业价值来源于用户,所以在需求阶段就介入测试,关键的就是如何把握需求的对用户的吸引和粘度,借助KANO模型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到这点。
     附:KANO模型图见相册或在网上搜索。
428°/4288 人阅读/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登录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