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作为一个测试人员,从业年期从事手工测试的工作是没有太多坏处的,当然,如果一直点来点去那么确实自身得不到提高,这时候选择学习自动化测试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一来将自己从繁重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一些更有挑战的工作,二来能积累技术知识,厚积薄发完成飞跃,那么技术新人该如何学习自动化测试呢?【答】-乙醇:谢邀,关于自动化测试,我以前写过很多的文章来阐述。这里稍微贴上一些,作为该题的外延知识补
2014-03-15/3109 人阅读/5 人点赞
周末为了一颗牙第五次去牙科诊所,得到的消息是:还需要观察至少2周才能做牙冠,同时发现了较深的牙结石需要做刮治,刮治疗需要2次。因此至少要再去医院3次。从去年的六月体检发现这颗牙的问题,目前最乐观估计也要四月份才能完成治疗。期间种种,与我们每天都要接触的IT项目何其的相似。下面就来做一下类比,各位看官瞧瞧是不是这个理儿。btw,我是个做测试的,因此可能从测试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多一些。1.缺陷修复成本会
2014-03-15/2878 人阅读/4 人点赞
一个良好的自动化测试框架应该具备灵活的,与应用程序无关的,与技术无关和不过时的特点。本文强调的准则可以帮助开发者深层分析测试方案中的代码。这种能力已经被证明在多个自动化项目上是有效的。“自动化框架”这个术语已经为软件测试领域所熟知。尽管很多人都把它与应用在基于UI自动化的技术联系起来,但是它几乎总是被滥用于那些参与测试领域。这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大家对自动化框架的应用领域有误解。它应该不仅仅像Cod
2014-03-13/5309 人阅读/5 人点赞
测试页面样式时遇到的问题在我们测试Web页面的时候,往往需要面对如下几个问题手工测试多个浏览器跨浏览器测试,测试页面在多个浏览器中的表现,浏览器可能包括Chrome,Firefox,Safari,IE和Opera。除了测试基本功能是否健全以外,还需要测试外观样式,因为当前的CSS技术在各个浏览器里的表现不完全一致。比如会看看IE和其他现代浏览器的差距有多大,从而判定之间的差别是否能被接受。除了测试
2014-03-12/3548 人阅读/5 人点赞
全球有260万信息安全专业人士,渗透测试工具是他们“安全军火库”中最常使用的装备,但直到最近,可用的渗透测试工具才丰富起来,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挑选合适的渗透测试工具成了一件麻烦事,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参考同行们的选择。近日一位国外信息安全专家发起了一项渗透测试工具在线调查,来自世界各地超过700名安全专家参与了调查,目前调查尚在进行中,但是一些类别工具的流行度差异已经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出来。安全牛
2014-03-11/2943 人阅读/15 人点赞
我们知道,只要有软件就会有bug。一者,再严格的测试也只是抽样活动,总会有bug被遗留下来。再者,做软件也是一种商业行为,对质量的投入要看ROI。基于以上两种原因,软件或者系统发布时总会或多或少带点bug。对于这些bug,我们要看它的影响程度是什么样的。对于生命周期比较长的系统,这些bug只要产生了影响都是要修改的。在我上篇文章《测试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中给出了软件不同周期中缺陷修复所需要的成本的
2014-03-06/3108 人阅读/4 人点赞
今天参加了单位组织的测试架构师培训。外部的咨询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做测试最高境界是什么?我当时给出的仓促回答是:“帮助你所在的组织改善树立正确的质量观念;帮助所在建立起有效预防和发现bug的流程体系与技术栈。”限于时间,这个问题没有展开深入探讨,却让我总是忍不住去想它。做测试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呢?仔细思索后,发现我这个答案还挺不错的。最高境界代表着极致,极致就是在已经达到非常好的时候还在不断的追寻:
2014-01-24/3351 人阅读/7 人点赞
昨天晚上微博上有测试同仁@testGM想了解下如何从传统ERP测试向主流互联网测试转型。我本人在来淘宝之前就是做传统ERP测试的,现在在淘宝做了这么长时间,对互联网测试也有一定的了解,就想谈谈自己的看法。特意说明下,我这边了解到的传统ERP测试就是4或5年前的ERP测试情况,不代表目前的整体情况,说的不对的地方望谅解。整体策略:谈过如何转型,那就是知己知彼了。首先自己要了解传统ERP测试的优点和缺
2014-01-16/3353 人阅读/4 人点赞
专业的咨询师不仅需要对新兴的技术和趋势有足够的好奇心去探索,也要能够对过气的技术工具有自己的评价,这样当客户咨询师为什么做这样的技术抉择,而必须放弃手头已经的技术投资时,才能有足够的说服力。这次要介绍的是2013年12月版ThoughtWorksTechRadar中的HeavyweightTestTool条目,状态是Hold。Hold就是建议停止使用。建议停止使用重量级测试工具,有很多角度和因素的
2014-01-15/3301 人阅读/4 人点赞
译者注:本文来自Facebook工程师团队博客两年前,我们重写了我们移动端(iOS,Android)的应用,使用了原生的开发栈(nativedevelopmentstacks)代替我们以前定制开发的Web栈(customweb-stack)。这给了我们在关于项目在那里/怎样下载、缓存、释放等等方面一个更好的控制。它分别深入地和操作系统整合在一起,提供在底层调整修改所有系统的一整套工具。测试是我们开
2014-01-14/3379 人阅读/5 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