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志男的博客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IT企业对于质量的重视程度是否转变?对研发质量的度量和研发人员的度量如何进行,其利与弊?如何建立良好的度量机制,测试团队的职责转变和面临了什么新的挑战? 正文: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企业IT部门的软件工程实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层出不穷的声音开始质疑IT部门中质量和测试团队的价值。互联网企业追求“唯快不破”的特征在广泛的本土公司中体现的淋漓尽
358°/3586
人阅读/66 人点赞/0 条评论
团队的案例《CI的演进:单点突破实现流程自动化的工程效率提升实践》入选2017年第6届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2016年第5届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分享了团队的案例《持续代码扫描的演进之路》。感谢会议主办方MSUP的认可,继续努力。
452°/4529
人阅读/7 人点赞/0 条评论
上周六(10月21日)顺利完成了”测试之旅2017-北京”活动。有很多准备不充分,或者考虑不充分的地方,除了我们组织者自己复盘之外,也收集了参会者的意见,通过在活动群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截止目前收集到了22份反馈,结果如下:(1)从整体情况看,只有一个人反馈完全不满意(红色框出来的),不知道具体为何如此不满意,如果这位听众看到本篇内容,期望能够看到您的留言;(2)关于活动收费,
358°/3567
人阅读/7 人点赞/2 条评论
周五的北京被雾霾笼罩,但仍然无法阻挡大家技术交流和学习的热情。 笔者有幸到北京富力万丽参加了本次技术盛会《2016 Oracle 技术嘉年华》,这要感谢陈绍英老师的赠票。 大会上午是主会场的《集成云-自动化的数据库和智能运维》,下午有四个分会场,分别是: 分会场一:平台之美,数据库与云平台; 分会场二:开源之美,Mysql运维实践; 分会场三:智能运维:自动化和工具实践
394°/3941
人阅读/2 人点赞/0 条评论
2014年底加入现在的测试开发团队,至今仍然在挣扎奋斗中,从几个问题和关键点入手总结下我的测试开发工作。 测试开发组的第一用户群体是谁? 2014年在TID质量大会听了章屹的主题分享,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说的测试工具开发的第一用户群体是“开发工程师”而不是“测试工程师”。我也逐渐认识到了这点。 首先从质量决定论上来说,测试越来越左右不了产品的质量,或者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左右过产品的质量。“
529°/5256
人阅读/10 人点赞/4 条评论
不知道有没有人也一样喜欢没事乱琢磨: 软件测试在职业生涯中是个过渡性职位吗? 写代码太头疼,只做业务测试有没有出头之日? 我们辛苦发现的BUG到底值多少钱? 如果有苦水想找人吐槽,或者有心得想找人沟通,或者有问题想找人求助。 测试窝搭建交流平台(QQ群:316016449),童鞋们尽情发挥吧~~ “住持”:熊志男 经历 2006年从事软件开发(VB),2007
539°/5268
人阅读/35 人点赞/13 条评论
背景 “辉辉”:敏捷团队中的QA “通通”:传统团队中的QA ----------------------开场----------------------------- “辉辉”:“你们是怎么来确保软件质量的啊?” “通通”:我们QA就是软件质量的守护神啊,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通过早期的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中期的测试用例设计、用例评审,后期的系统功能性测试、非功
695°/6865
人阅读/73 人点赞/9 条评论
感谢我老婆,大周六自己在家带孩子,让我参加了一整天的敏捷Scrum Master 培训。我想如果这个培训是工作日在公司内部,大家是否还有如此的积极热情呢?今天只达到预期人数的一半,参与程度却非常高,结束之后大家都围着杜伟忠教练不断问问题。我切实的感觉到这些人真的是公司内愿意学习新知识,对敏捷,对改进有极大热情的人。我想无论是培训还是其他交流活动
588°/5823
人阅读/0 人点赞/6 条评论
春节刚过,还没有完全摆脱节后综合症,胡思乱想不如做个小小总结。2012年写了一篇《我在外包公司的一年测试生涯》,时至今日又过去了一年多,对比看看自己的得失与体会。 有人说做外包太累,有人说做外包很轻松,有人说做外包学不到东西,有人说初入行可以做外包提升自己。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来理解下。 外包为何累 坐我对面的同事,整个团队包含开发测试二十多人派到一个国内企业做项目。虽然是人员派出去
1355°/13485
人阅读/15 人点赞/7 条评论
【如需转载,请标明出处和保证文章完整性】 在同行的交流时,发现一些做手工测试的工程师,尤其是年轻的经验较少的,大都希望做些自动化测试相关的工作。 实际上,嘴的重要作用是吃而不是说,因为很多话光说出来是没有用的。昨天我就发誓我要以后每天健身,相信很多人也发誓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
609°/6050
人阅读/3 人点赞/4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