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去一个北京的企业做性能内训。
大纲和深度也都有事先沟通,觉得没问题了,开始培训。
培训完了之后,其中有几个还没入门的测试工程师,觉得培训内容过于深入,希望能多知道点工具操作的步骤。
我想工具操作的步骤,我也有在培训中演示呀。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问题呢?
后来我再细问了之后,他们说就想知道loadrunner的录制、关联、参数化之类的操作。
本着让客户满意的前提,我又给他们加了半天的内训,就是为了获得客户的认可。
结果在加了半天中,又来了个之前没有参加培训的有经验的性能工程师。
他听了两小时之后,过来跟我沟通说,有没有更难的内容了?
当时我本可以报怨他们的内训组织人员,你们就不能把培训内容和目标同步清楚吗?
不过我如果当场发了合理的火,也许客户认错了。这又有什么用呢?
我希望的是让客户满意。
于是我把PPT一关。说:
“你们来的人基础各不相同,关注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呢,现在开始,你们提问,我来回答。在我回答的时候,如果你们觉得深了,就打断我,因为我不知道谁能听懂,谁听不懂。如果回答浅了,也打断我,因为我不知道谁的能力高到什么程度。”
于是就有人提了工具中如何操作的问题。我就一步步慢慢操作给他看一遍,直到他说看懂了。
于是就有人问了个性能测试过程中遇到网络问题的问题。 我说,现在开始,我给你解释下,如何判断和解决网络问题。原理我也会解释,直到听不懂了为止。
就这样一个个问题问下去。直到给所有参加培训的人都解答完。
最后大家都满意了。
最后有个人问了个问题说,刚才的问题,从工具到原理到调优都有。那性能测试工程师应该全都懂吗?
铺垫了这么多,终于到了主题。
性能测试工程师到底该懂什么呢?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有多次提及,但是遇到不同的人仍然需要解释。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这个行业还没有共识。
强调,从性能脚本到性能调优,是一个性能团队该有的能力,而不是一个性能测试工程师。
要有人说,一个性能测试工程师就有这么多能力不是更好,那确实,这就是牛人,只能尊重了。
那性能团队应该有什么人呢?
性能脚本工程师的角色是肯定有的。并且现在大部分的性能团队也只有这类人。
性能监控和分析工程师是要有的。通常现在被运维或其他职位的人给替代了。
性能架构师工程师也应该有的。但是现在的市场中基本上是没有的。
所以性能工作很难体现出价值。因为做的大部分都只是边边角角的工作。
我当时跟他们说,如果你可以做性能脚本、又懂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研发语言/缓存机制/存储策略等,你觉得你们会只拿这么点钱吗?可是每个层面都应该有细分的,只能说有人懂的多,有人懂的少而已。
懂得少,又老抱怨的,本来就不该值钱。
如果一个性能团队承诺说,我们测试过了的系统,上线肯定不会有问题,要不然就按合同额的百分比来扣钱!
我肯定会有公司敢花大价钱来做。
这就像买保险。谁说保险能保你不生病?只能说病了后有人付钱。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性能工作价值是多少呢?
从我的经验上来看,是每年营业额的5%是不为过的。如果这样的话,你们可以想像了。一个金融系统如果是年20亿的营业流水,那就应该是1亿。
在我们做过的系统中,有多少年20亿流水的项目呀。实际性能项目的成本是多少呢?也就一二十万吧,如果多几轮的话,可能也不会到100万。
为什么不可以像买保险一样的来做性能项目呢?因为性能还没成熟到那个程度。
从项目成本上来看,如果以研发过程中的成本来去推算性能这一个步骤的话,确实是不值钱的。连承诺都不敢给的动作,能有什么价值?
然而,性能是个工程。不应该单纯从个人或团队或当前的成本来评价。而应该从头看到尾的来判断。
就像有人提出一个性能需求是500万用户在线处理业务。仅这一个性能需求,就够忙活一两个月的。但是也有人就在谈笑之间,一两天就测试完了。
高质量的活要有人做,豆腐渣也有人做呀。我们要报怨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是把自己做好,做专业,赚不赚钱,别人眼里的傻不傻,都要认真做好自己;而不是赚快钱的目标去忽悠忽悠客户,这样的生意做不长的,也只能把市场做得完全没有信任度。
完全没有行业公德心的事情还是不要做。
记得之前有个培训公司找我帮他们做一个客户内训,并且在电话中还教我如何做企业内训,他说:“有些能模糊的模糊下也是可以的,学员又不懂那么多,有些绕过去的手段要用。”
我觉得怎么还有这种无耻的培训公司主管呢?你不好好做也就罢了,为什么要跟我说如何做企业内训?我需要用你这种方式获得客户好评吗?
于是我回复说:“我有我的套路,内容我来控制就好,不用您废心!”
从此,这个公司再和我没有业务来往。
但是,我并没不后悔丢掉这样的合作企业。
有人说,我在这个行业中很难生存下去。
哈哈哈,如果行业如斯,我生存不下去,不正是个正确的选择吗?(有人看到这里会说我沽名钓誉,我也只能说,离我远的人,我并不在乎。)
恰恰,我现在还没饿死。
做性能需要功底,做人更需要功底。
写着写着就杂了。